赢博体育秋临大地,岁物丰成赢博体育。闽东山海间,一侧是层峦叠嶂、密林耸翠,硕果满枝、百花娇妍;一侧是海岸连绵、潮退林现,群岛葱郁、鸥鹭翔集……万里水土、只此青绿,沉淀着时光、蕴藏着生机、流淌着“金银”,映衬着宁德绿色崛起,共建生态宜居幸福之城的丰硕成果。
十年谋划新发展,十年续写新篇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宁德林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——森林覆盖率从64.24%提升至69.98%,森林蓄积量从3249.78万立方米增加至5549.52万立方米,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48.53亿元到528.54亿元;先后获得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、入榜“中国绿都”;市林业局获评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、全国绿化先进集体……每一组数据、每一项荣誉的背后,彰显的是我市坚定不移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和“森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”绿色生态理念的信念与决心,凝聚的是全市林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全面推行林长制,以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为抓手,接续实施“八大工程”,一步一脚印、一行一进步,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金风送爽、天高云淡,慢行在中心城区的镜台山公园,置身盎然绿意之中,耳闻鸟鸣不觉,眼看种类繁多的花木,登顶俯瞰城区全景,亲身感受丝丝缕缕的秋意,好不惬意。镜台山之美,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的惠民工程。在镜台山林相改造项目被提上日程后,福建山樱花、香樟、黄山栾树、无患子、天竺桂、美花红千层等数千株苗木扎根镜台山,极大提升了该区域的森林景观。结合步道和健身设施建设,镜台山焕然一新,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。
近年来,我市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和群众期待,策划落地一批诸如镜台山林相改造等民生项目,连点成片、全面铺开,针对中心城区重要主次干道和公园进行绿化花化,让城市绿化提档升级赢博体育,四季有绿意、有花香,让市民推窗见绿、舒心赏景。
与此同时,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吹响乡村振兴号角,闽东大地的乡村立足林业资源禀赋,科学规划、适地适绿、植树造景,精心打造森林村庄、美丽家园,不断提升乡村颜值。连续三年,6万株桃树被种植在霍童溪沿岸,重现“十里桃花夹岸”的盛景,这是蕉城区以“绿盈乡村”建设为抓手,努力实现“百里画廊、曲水桃源”愿景的重要举措。峡谷幽深、两山排闼,兴种茶叶果树、建设沿溪景观带……福鼎市硖门乡赤溪村把握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优势,积极创建国家森林村庄,探索一条富有生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“两岸农家烟漠漠,十桥风景柳依依。”作为福建省森林城镇的寿宁县犀溪镇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,近年来,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,持续推进绿化美化,建设秀美乡镇,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。
从城市到乡村,从补绿增绿到植树造景,从赋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到增进民生福祉、带来美的享受……跨越十年,我市积极以花化彩化美化、增绿增质增效为主攻方向,实施“三个百千”绿化美化行动和“两高一线”绿化提升工作,大力提升森林质量、建设美丽宁德,成效显著。十年来,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76.97万亩、森林抚育233.69万亩、封山育林855.71万亩;大力实施森林景观提升、乡土珍贵阔叶树种造林、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建设,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、生物防火林带,加强重点区位生态系统修复和提升,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,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;划定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、13个省级森林公园、24.47万公顷天然林、34.08万公顷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,2016年至今累计营造红树林11450亩,基本形成布局较为合理、类型较为齐全、功能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保护网络;累计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庄46个、省级森林乡镇7个、村庄157个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是理念、是信念、是指引,让闽东大地多年来的火热实践此起彼伏。时至今日,绿水青山已然成了许多群众的致富“靠山”。
秋意渐浓,山风微凉。周宁县的多个高山花卉基地里,一些冷凉花卉迎来了盛开期。近段时间,周宁县浦源镇盛周花卉基地的花农们正忙着采收、分拣赢博体育、包装多头小菊,准备销往广东、上海和我省福州等地。据了解,该基地花卉种植面积400多亩,以百合花和小菊为主,花卉年产量达800多万枝,产值1000万元。周宁特有的冷凉高山立体小气候,非常适宜各类花卉“越冬度夏”。因此,该县因地制宜、精准定位,编制花卉产业发展规划,先后引进30家花卉苗木企业,建成大花蕙兰、香水百合、多肉植物等一批生产基地,形成从种苗培育到种植、从销售到展示的花卉产业链,产值近3亿元。“小花朵”长成亿元产业,带动4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青山披绿、林下掘金。柘荣县把握“闽东药城”优势,把林下经济产业融入“福建药都”战略部署,将林下中草药种植发展成一个富民惠民特色产业。楮坪乡仙岭村利用林地资源,大力引进多花黄精和天麻种植,带动4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;东源乡绸岭村依托连片的松树林资源,种植林下仿野生灵芝赢博体育,每年实现产值150万元;宅中乡赤岩村瞄准本地特色野生铁皮石斛资源,致力于“打造石斛专业村”……林下经济成为柘荣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成功实践。
市县两级的“林长+法院院长”“林长+检察长”“林长+警长”协作机制全面启动
一片绿水青山就是一个“绿色银行”,一个特色产业发展就是农户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实施“商品用材林工程”“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”“林产工业工程”“森林旅游工程”,做强林业特色产业,打通“两山”转换通道,让郁郁葱葱的山林原野淌金流银,实现“绿色颜值”和“金色产值”共赢。
——做大做强高山冷凉花卉产业,加快推进屏南棠口、周宁浦源花卉产业园建设,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。目前,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9.88万亩,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。
——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,鼓励支持林下种养,发展林下经济。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18.43万亩,带动农户9.4万户,产值达40多亿元,柘荣、屏南、寿宁、福安和周宁等5县(市)被列为林下经济重点县,潜力巨大、前景可期。
——做好“竹”“油茶”等特色产业文章,深入实施品牌战略,积极推进“一县一品”建设,擦亮“中国油茶之乡”“中国绿竹之乡”“福鼎黄栀子”“霞浦树石盆景”“柘荣三县一基地”和“屏南山苍子”等招牌,推进现代加工业发展。
——积极发展森林康养,努力培育林业经济新增长点。通过屏南仙山松海、周宁县仙风山、福安市新坦洋天湖茶庄园、福鼎市一顶山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示范带动,引导更多资源、资金流入康养产业。
——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,推广“闽林通”普惠金融产品和开发性、政策性金融产品,进一步探索开展以周宁“碳汇+”融资模式为典型的碳汇贷、碳汇保金融产品。
一手抓增绿,一手抓护绿,统筹兼顾,切实守护绿水青山,绘就闽东山海绚丽图景。
42年的笃定坚守,换来万亩荒山变绿洲——这是福安市潭头镇太坑林场场长林住平倾注一生心血推进的“伟大事业”。在上世纪80年代初“全民义务植树”的号角中,林住平毅然跟随父亲的步伐,扛起植树造林、绿化国土的神圣使命。如今,林住平的儿子也子承父业,加入护林员队伍,矢志守护那片绿色海洋,谱写子孙三代共同护林护绿的动人故事。今年8月,林住平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,这是对他的充分肯定。
“成为一名护林员就是国家给予我的信任,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我的责任。”寿宁县南阳镇黄龙山村民王岩松如是说。他每天坚持早、中、晚巡山,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点,同时,还积极向村民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。自1985年成为一名护林员,王岩松已兢兢业业守护南阳的莽莽青山近40年。对他而言,护林是责任,更是使命。
在宁德,许许多多如林住平、王岩松一样的人,凝结成了造林、护林大军,默默守着一方水土,护着一方平安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工作部署要求,全面实施林长制,全市共划分2392个网格,压实各级林长责任,实现每片林地“山头有人巡、后台有人盯、问题有人查、成效有人问”,有效治理重大涉林违法赢博体育、森林火灾、松材线虫病等。
提升全民参与爱绿、护绿、兴绿意识,也是一项重要工作。多年来,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、世界野生动植物日、世界森林日、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、植树节、爱鸟周、防灾减灾日、森林防火宣传月等主题活动;大力推进黄振芳家庭林场“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”及“森林党校”建设;充分挖掘古树古道“乡愁”文化,建设10个古树名木保护公园,举办闽东最美古树名木优秀摄影作品展;建设110多公里森林游步道、提升8个森林公园景观……广泛普及教育,营造良好氛围,提升全民意识,让广大群众在亲身参与中不断增强爱绿、护绿、兴绿自觉。
此外,我市还在加大森林、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监管和保护中大有作为——回归修复种植珍贵濒危植物水松3500多株,开展全国防控野猪危害试点工作,开展互花米草除治三年(2022-2024年)攻坚行动、面积达75598亩,打击收购、运输等涉及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案件等,以扎实的工作筑牢生态屏障,擦亮发展底色。
追青逐绿山海间,大美宁德多锦绣。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,站在新的起点,我市林业工作将开启新篇章、新征程,继续守护绿水青山、挖掘“金山银山”,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。(闽东日报苏晶晶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林业局提供)
更多
更多
·市委文明办、市审计局联合开展“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”2023年文明餐桌签名活动
更多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(闽)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